那顿饭,是在秋天的尾巴上。南方的天还热着,饭桌上摆着炖鸡、藕汤、糖醋排骨,空气里有油香,也有一丝不安。丈母娘夹了块肉,笑着问:“听说你妈退休了吧?一个月拿多少退休金呀?”话一出口,筷子声像被按了暂停键。我正要脱口而出“八千”,脚下一阵轻踢,来自老婆的鞋头。她面不改色,笑盈盈接了话:“也就一千出头,我们还得每个月贴她点,不然她老舍不得花。”丈母娘“哎哟”了一声...
他第一次认真思考“投资”这个词,不是在股市亏钱那天,而是在民政局门口,看着新婚妻子笑着递过那本红色的小册子。那一刻他忽然觉得,这辈子最重的一笔投资,大概不是房,不是股票,不是基金,而是眼前这个人。因为未来几十年的喜怒哀乐、成败起落,都要与她绑定。他意识到,婚姻,不是情感的奖赏,而是人生的复利。投资的本质,是长期持有。而婚姻,恰恰是最漫长的持有行为。只是不同于...
那天我在重庆的轻轨上,看见一对情侣吵架。女孩红着眼睛说:“我真的受够了,你总是迟到,总是忘记。”男生沉默着低头,过了很久才说了一句:“可我不是故意的。”那一刻车厢里的人都安静了。窗外的山城灯火在倒退,像无数段关系被时间推着往后滑。我突然想起一个朋友,她跟我说,她最近在考虑要不要和男友分手。她说:“他人很好,稳定、体贴、靠谱,就是没感觉了。”我问她什么叫“没感...
凌晨两点,城市已经安静到连风声都能听见。林笙坐在窗台上,看着手机屏幕发呆。那条消息,她打了又删,删了又打。最后,还是没发出去。对方头像灰着,已经六个小时没亮过。她叹了口气,把手机反扣在桌上。那一刻,她终于意识到一个事实:原来,真心,并不能让人留下。很多人都以为,只要对一个人足够好、足够真,就能换来一份同等深度的回应。可现实是,越真心,越容易输得彻底。感情这件...
有趣的是,真正改变一个人命运的,从来不是努力的程度,而是他认识了谁。可多数人误解了人脉的意义,以为那是不断结识陌生人、积攒名片、混各种群。但你应该早就发现了——这些方式没用。因为在人与人的关系中,交换价值才是一切的起点。那天晚上,我在上海一个创业沙龙上遇到李诚。三十岁,穿着简单的灰T恤,眼神冷静。活动散场后,他没急着走,在角落里和一个投资人聊了整整一个小时。...
深夜两点,地铁最后一班车已经空了。一个女孩靠在车厢角落,耳机里放着陈奕迅的《好久不见》。她看着对面屏幕上亮起的广告——“沟通,让世界更近”。她笑了笑,心里却想:那为什么,我和最亲近的人,说一句话都要那么小心?有时候,人与人之间的距离,不是物理的,是一句话的温度。你说一句“没事”,对方听成“别多管”;你发一个“哦”,对方感觉被拒之千里。聊天这件小事,往往决定了...
那天在杭州西湖边,一个女孩坐在长椅上,看着湖面发呆。风不大,天有点灰,湖水轻轻拍着岸。她面前放着一本书,封面是《爱的艺术》。翻开第一页,她用笔写了一行字:“我一个人过得很好,为什么还需要爱?”这句话,像一面镜子。照见了这个时代里许多人心底的犹疑。我们拥有更多的自由,却越来越不确定爱的意义。有人说,一个人挺好,不吵不闹,不妥协不失望。有人说,爱太累,失望太多,...
夜色沉下来的时候,城市的灯光比星星还多。地铁最后一班车上,一个穿着正装的年轻人靠在车门边,手机屏幕亮着,是他在朋友圈看到的一张合影。照片里那位同事笑得灿烂,身后是一排企业家名字的背景板,配文写着:“今晚与行业大咖共话未来,收获颇丰。”他盯着那张照片看了很久,指尖一滑,又打开自己的相册,空空荡荡,除了工位和外卖,没有别的风景。那一刻,他忽然有种被世界遗忘的孤独...
傍晚的地铁里,挤满了人。有人低头刷手机,有人靠着门打盹,车厢里闷得像一口锅。一个穿着衬衫的男人突然被电话吵醒,声音不大,却让旁边的人都听见了。电话那头传来一句:“你怎么又说错话了?领导脸都黑了。”男人愣了几秒,笑着说:“我下次注意。”挂断电话,他的手还在微微发抖。那种笑,不是客气,是一种无声的自嘲。那一刻,我突然明白:在这个社会,很多人以为自己在学“高情商”...
那天,北京的雨下得很小,却下了整整一夜。凌晨两点,林乔坐在出租屋的阳台上,手机屏幕一亮一灭。她已经打了十几次电话,对方始终没接。她盯着最后一条微信:“没事,我能理解。”然后把手机反扣在桌上,点了一根烟。那一刻,她终于明白,所谓“理解”,其实是关系破裂前的最后一句体面。人到某个阶段,你会发现,很多关系不是突然变坏的,而是慢慢的、悄无声息地坏掉的。不是他变了,也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