压抑克制只是幻影,当人看穿它时,内心的清净才真正开始。人常常以为自己要变得更好,需要压抑冲动、克制欲望,才配得上“修行”两个字。然而在日常生活里,每一次克制都带着一丝紧张和战战兢兢,仿佛稍有放松就会堕落。看久了,才发现那些被逼着压抑下去的冲动和情绪,其实如风中浮尘,无非是一时的执着。当心停止与它对抗,它就消散了,不再撩动情绪的波澜。清净的起点,是看穿压抑和克...
真正的力量是先让心安住下来世事变幻无常,唯有让心安住,才是行走人世间最稳妥的护身符。走到一个地方,先让自己安住在那里,让身体落定,让心缓缓放下,此时外面的世界再喧闹,也不容易再把人卷走。这种训练,不是表面的习惯,而是内在的安定,是与天地合一的准备。安住,是在每一个真实场景里练习安定人要学会在不同地方安住下来,无论是去到一座新城,进入一段新关系,还是踏进一个新...
修行本身就是执念的一部分,它从未离开过日常的心。坐在清晨还未完全散去的凉意中,我回想起曾说过的那句话:“我在修行,我要成就,我要证果。”这句话里藏着一股暗暗流动的力,像在催促着什么,像在推着自己去完成一个理想中的“圆满”。那时候以为修行是一条由自己设计的路,只要持续发愿、持续努力、持续克服内心的惰性,就能抵达彼岸。然而越想要成就,就越觉得当下的自己不够,心里...
真正的原谅从理解因果和心性开始。我看见“你原谅伤害过你的人,被你伤害的人就原谅你,总有一个人先觉醒”这一句话时,心中生起一阵柔软的风。原谅并非一句口头安慰,它是一场关于因果的觉醒,是对自己内心最真实部分的照见。伤害与被伤害之间,如潮水往复,常常在我们的生命中一再循环。许多人以为这是命运的安排,实则是自己心中未曾放下的执念与无明,使得同样的故事不断发生在不同的...
1️⃣ 什么是“定业”?业(karma):是身口意三业造作后,在阿赖耶识(第八识)中留下的种子(潜能),遇缘即发,形成果报(苦乐成败等境遇)。定业(fixed karma):是指因缘具足、必定成熟的业力种子,无法用外在力量完全阻止其结果显现。《成唯识论》云:“定业不可避,遇缘必现行。”因其因缘具足且力量强大,成熟条件已完全聚集,故必定结果显现,无法彻底“消失...
1️⃣ 何谓“定业不可转,但可以化”定业:指过去因果所结成的“必定果报”,从佛教业力观角度,“定业”意味着已经形成条件俱足、必然成熟的业力结果,无法通过直接手段取消其结果。可以化:并非直接抹去,而是通过修行(止观禅定)、智慧观照、忏悔和善业积累,将原本“重报”的果报以较轻方式显现(即大事化小,小事化无),属于“转报”的智慧操作。核心原理在于:“业力成熟时果报...
一个在光明中长大的人,和一个在黑暗中长大的人,谁更容易走向朝内求与修行?我常常看见,有些人被苦难推着走,跌跌撞撞地闯入内心深处,在夜深人静时无声地问自己:我是谁,我要去向何处,我这一生要如何度过。而另一些人,活在被温暖呵护的时光里,被信任与温柔围绕着,看见世界的善,看见人的美,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想要照亮他人生命的轻盈。他们不慌张,不怨恨,只是自然地回到内心深处...
当心安住于圆满,世间一切行动自然而然流出。当内心已经没有悬而未决的渴求,做任何事都不会先问自己能否从中得到什么回报或补偿。那时的行动没有功利心,却带着一种如山泉流泻的自然气息。正如高山不必刻意向下倾斜,水就自会汇聚成溪;如瓜熟了蒂自落,花谢了果自生,一切顺理成章,无须费力安排。这样流动着的心与手脚所做的事,往往比任何刻意追逐更有力量,更能滋养万物。不设限的心...
内心圆满时,行动便带着从容和光亮。当内心不再向外界求取确认,一切行动都回归到自然的节奏里。曾感受到,当心不再有所求,做事情时已没有功利心,那种状态如山间溪水,顺着山势流淌,清澈且有力。行动时不急不躁,没有了为结果而匆忙抓取的紧张,也没有了怕失去而迟疑的退缩。此时所做的事,承载着大地的稳定与天空的开阔,轻轻地流入生活的每一个缝隙。行动自然流动,便是力量的本质。...
完整地安住在当下,就是行动的全部意义。许多人以为,向内求就意味着不必行动,或是离开世间事务去追求一种无所事事的纯净状态。然而真正向内求时,行动不再是为了外界反馈来定义自己,而是出于内心自然的流动。曾经我也觉察到:该做什么就去做,只是不再把感觉与外在结果绑在一起。完成工作时不再为了获得成就感,也不再害怕失败带来的挫折感,心已经回到感觉的源头,在做与不做之间,自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