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走上一条“顺应生命自然节奏”的路上,最让人迷惑的一刻,是——你真的停了下来,但你开始不确定,这到底是“臣服”,还是“偷懒”。有时候你告诉自己:“我需要休息。”但心里又隐隐觉得自己在逃避。你想放自己一马,却又担心错过节奏、荒废时间。你说要跟着感觉走,可是感觉总是告诉你“别动了”,那你还能信它吗?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。在“努力型人格”要转向“内在型人生”的过程...
有时候,你以为你开始了。你写下了第一行字,报名了一个课程,建立了一个文件夹,甚至发了一条“我要开始”的朋友圈。但过几天你就停了,倦了,忘了,或者开始质疑自己当初的热情到底是不是真实的。有时候,你也怀疑自己是不是太散了。每次燃起的激情都像火柴一样,点一下就熄了。你甚至开始自嘲:是不是我就是个“三分钟热度”的人?是不是我根本没有恒心?可你心里又知道,不是每一次热...
生命中,有许多微小而不被注意的开始。一个念头的萌生,一次悄无声息的转变,一种柔软而微弱的渴望。它们像是泥土里最初的一粒种子,看起来微不足道,无声无息,仿佛随时可能被世界遗忘。可是在每一粒种子的背后,潜藏着整片森林的可能。在每一个小小资始的背后,潜藏着整个未来世界的轮廓。问题是,怎样才能让这些微小的“资始”,最终开成真正属于自己的花?怎样让那一丝柔弱的光,不被...
等待,是这个世界上最考验心性的事情之一。比起奋斗的激情,等待更需要一种无声的力量。比起行动时的兴奋,等待更需要一份沉静的信任。在人生许多重要的节点上,我们都无法避免等待。等待机会的出现,等待伤口的愈合,等待一个人的回应,等待自己成长到可以承担某种命运的时刻。等待,像是横在生命之河中的一片无边无际的湖泊,看不到尽头,也没有明确的方向感。在这样的时刻,最容易滋生...
在生命的旅途中,有一段路,是最孤独的。不是因为没有人陪伴,也不是因为环境太艰难,而是因为你走着走着,发现前方没有光,没有掌声,没有任何可以确认方向的标记。你把种子埋进了泥土,但泥土沉默着,没有回应;你点燃了小小的火种,但周围黑暗着,没有回响。你开始怀疑自己,是不是走错了,是不是做错了,是不是本就不该开始。没有反馈的时候,人是最容易崩溃的。因为我们从小被教导着...
有时候,生命仿佛走进了一片浓雾之中。四周的景物模糊不清,脚下的路也变得湿滑迷失。你明明还在前行,却开始怀疑:我是不是已经偏离了方向?我是不是走错了?我是不是干脆停下来算了?迷茫,常常在人生最重要的时刻出现。它不是来阻碍我们的,它是来提醒我们——你的眼睛可以暂时看不到,但你的心,仍然可以感知到自己的方向。只是,我们太习惯用眼睛去寻找路,用脑子去安排未来,反而忘...
有些事物,看似起点鲜明,但其实它们早已在无数看不见的时刻里,悄悄地开始了。像一片晨雾,看似在黎明才升起,可实际上,它从昨夜的湿气、土地的温度、微妙的风向中,早就缓慢酝酿。等到人们睁开眼睛,看见薄雾笼罩田野时,它的诞生已经经历了整个漫长黑夜的蓄积。开始,从不是一声令下,不是突然跳出的选择。开始,是宇宙深处一条无形的脉络,像心脏跳动般有节奏地,悄无声息地,把一切...
有些时候,我们急着开始一件事,总希望第一步就走得又大又快,总希望种子一撒下就立刻见芽,见叶,见花,见果。但宇宙不是这样工作的。万物资始,本身就是一个缓慢而隐秘的过程。真正的开始,是一种连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内在积累。当你觉得“终于可以开始了”的那一刻,实际上,开始早已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,只是那时它静默得像一颗埋在心底的微光,不惊动任何人,也不急着照亮世界。想一想...
在世界尚未成形之前,一切早已在无声无息中孕育着。不是等到某个显眼的时刻,万物才突然冒出头来,而是在无数看不见的滋养中,慢慢蓄积,缓缓发酵,直至某一天,以一种自然不可抗拒的力量,从沉潜中绽开。“万物资始”,这句话本身便道出了宇宙的秘密。资,是滋养、供给,是源源不绝的内在积蓄;始,是表象上的开始,是那一刻仿佛全新的发生。而两者之间,其实并无断裂,只有一条悄无声息...
一、逐字解释万物:指一切存在,一切现象——山川草木、飞鸟走兽、星辰大地,乃至无形的能量、意识活动,都包括在内。资:这是古汉语的核心难点。“资”在这里,不是“资金”“资本”的意思,而是“供给、养育、提供帮助”的意思。比如《说文解字》里讲:“资,财用也。从贝次声。”这里的“财用”不是指金钱,而是广义上的供养、助力。在《易经》的语境中,“资”更倾向于“滋养、成就、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