選擇貴的,不是虛榮,而是一種對世界秩序的洞察。我曾一度也以為,物品的價值全然取決於其品質,價格只是外在的表象,甚至是商家的技巧與人性的虛榮所構成的幻象。然而後來我漸漸明白,這世界的運作之道,遠比表面來得深沉而複雜。真實的商業邏輯,並非“品質好才賣得貴”,而是“能賣得貴,才有資源把品質做得更好”。許多創業者一開始滿懷熱忱,潛心打磨產品,卻無法說服世界接受他們定...
人至中年,命之變,不在外,而在心。歲月似一條無聲的河,將我們推向焦慮與疲憊之間的夾縫中,進退不得。當努力無果,當身心俱疲,我漸漸明白,有些路,單靠蠻力走不出來;有些局,需借外力方能破之。這不是脫逃,而是順應;不是妥協,而是調運。借運,不是依賴,而是覺察——天地有氣,萬物有勢,靈根不絕者,自知乘時而起。向書借運,是向智者請益,亦是與自我對坐。我時常回想那些低谷...
夜色沉靜,萬事歸寂。此時此刻,我獨坐燈下,沉思如水。這些年在職場奔走,看過無數人為了一張臉面苦撐到底,也看過有人甘願放低身段,最終乘風而起。浮沉之間,我愈發體會到:「面子,是許多人通往成長路上的一堵無形高牆。」當我們執著於面子,其實是執著於自我幻象。人心常有一種迷惑,誤以為別人的看法能決定自己的價值。於是,我們緊抓著那點自尊,害怕低頭、害怕求助、害怕承認自己...
夜色靜了,心也慢了。最近總有人來問我:是不是我太懶了?是不是我不夠努力了?我怎麼什麼都不想做了?他們說這話時,眼中總有些羞愧,彷彿偷懶是一種罪。我看著他們,只想輕聲回一句:什麼也不想做,也許正是你開始變好的徵兆。當人突然不想再證明什麼,才開始與自己靠近。我們總是在奔跑,為了成績,為了升遷,為了朋友圈的點讚,為了「我還行」這句話不被打臉。有時候連我們的笑、我們...
在夜靜燈微、風聲潺潺的此刻,我輕輕捧起筆,如同在心中擎起一盞燈。這些日子,我常思索一個現象:人為何總愛反駁?言語未出,反意先生,對話未展,立場已定。若細看這其中的微妙,我愈發明白,這其實不是一場觀點的交鋒,而是內心深處的一場抗拒──對自我被觸碰、對認知被顛覆的抗拒。人性中最沉重的,不是無知,而是無法容納不同。我曾數次在日常對話中,感受到一種無聲的角力:當一人...
世間萬象,紛然流轉。人行天地之間,如草木之微,終將歸於虛空。可正因如此,每一縷感動、每一次熱愛,才顯得如此珍貴。近來常有人問我:明知結果可能徒勞無功,為何仍要奮不顧身去喜歡一個人、一所學校、一場夢?我靜靜思索良久,發現答案從來不在邏輯中,而在心中。真實的體驗,是我們與天地互證的存在之證。許多時候,我們以為自我在名片、履歷或他人眼中的評價裡;但真正的我,卻藏在...
夜風輕起,窗外蟲鳴細細。我握著筆,沒有急著寫,先讓茶慢慢回甘,心慢慢沈靜。這幾年我常常在想:在這個萬物皆可即時的時代裡,人該如何與自己安住?我們被推動得太快,也被吸引得太深,很多時候不是我們選擇了生活,而是生活以某種方式選擇了我們。但若想活得不慌亂,就必須先找回那顆原本不動的心。人會沉迷,不是因為貪,而是因為缺乏內在的重心。我曾經一整天陷入短視頻的連播裡,腦...
在這個世界運行的表象背後,總有一些深層的震動,不因喧囂而顯形,不隨風向而易勢。近日,我靜讀朱寧教授對當下經濟挑戰的剖析,心中沉默良久。這些話語,如山中老僧的鐘聲,不響於耳,卻震於心。我願於靜夜裡,以一顆尋常之心,與之細語共照,試著在混沌之中,尋得一縷清明。當房價遠離生活的現實,便已背離了其原初的安身之義。房屋本應是人之棲居,是一處身心可安的所在。然而在過往的...
他們那麼懶,怎麼還那麼有錢?這個問題乍聽像是嫉妒的牢騷,其實隱藏著深層的經濟錯覺,也映照著我們對價值、勞動、與富足的誤解。創造價值不在於辛苦,而在於回應需求。這些年來,我也曾經不解:為何那些閒散於咖啡館中的歐洲人,甚至幾乎沒有製造業的新西蘭,仍能年年位居發達國家之列?後來我慢慢明白,現代經濟並不是靠雙手揮汗如雨地生產有形物品而繁榮的,而是透過創造他人願意付費...
歲月靜靜走到三十八這個數字,我像在溪水邊坐了一夜,望見水中倒影的自己,不驚不懼,也不再質問命運的安排。我不再期盼盛大的慶典或喧鬧的祝福,只想與內心久別重逢,靜靜說一句:這一年,我仍愛著此刻的自己,感謝一切曾使我走遠、走深、走回原處的經歷。金錢與自律的關係,不是約束,而是一種溫柔的警醒。當我提早還清一部分房貸,轉為等額本金的還款方式,我不是在追求某種勝利感,而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