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愛的朋友:① 一個人真正的強大,從來不在於沒有懷疑,而是學會與懷疑共處。
很多人以為,自信是一種無懼,是一種無敵的感覺,好像只要夠強就能不懷疑自己。然而,在我靜靜地看著那些世界頂尖運動員的分享時,我反而看見:懷疑,從不缺席。他們也會在比賽前想「我能做到嗎」、在低潮期想「我是不是不行了」。自信不是不懷疑,而是在懷疑中,仍願意相信那份微光,仍願意走下一步。真...
親愛的朋友:① 賺不到大錢,不是因為不夠努力,而是舊有的三觀未曾鬆動。在疲憊的現實裡,我們常常將賺錢歸因於技巧、機遇或人脈。可真正的大錢,不落在勤奮的手上,而落在通透的心上。那顆能看穿世界本質、能放下自我中心、能在利他中找到利己的心,才是財富真正的磁場。我見過太多人,用盡心力與時間,想靠一點點人情、一張張名片、甚至一場場無果的飯局改變命運。他們焦躁地尋找貴人...
親愛的朋友:① 當我們覺得「做什麼都沒勁」,可能不是抑鬱,而是習慣了壓抑內在的快樂。有時,疲憊並不是來自身體,而是一種無聲的麻木。就像走在街上忽然想進書店,卻對自己說「算了」;就像在追劇時明明笑出聲來,卻在深夜感到羞愧。我發現這種情緒不是孤立的。它像一張舊網,從小就罩在我們身上——我們學會了壓抑需求,壓抑欲望,甚至壓抑那一點點純粹的快樂。這種「自我壓縮」的狀...
親愛的朋友:①許多中產之所以返貧,不是因為命運突然翻臉,而是長久以來習慣性錯估自己與世界的距離。日子常常在我們「以為可以」與「其實不行」之間決堤。看似一次買房、一次消費、一次為孩子的教育所做的選擇,其實背後藏著更深的認知失衡——對資源高估,對未來低估,對欲望無管理。不是生活讓人跌落,而是我們用不成熟的慾望點燃了未曾成熟的現實。錯誤的選擇不會馬上要命,但它會在...
親愛的朋友:① 成功並不是天賦的特權,而是心念選擇與持之以恆的結果。夜深靜處,讀到一個小鎮女子的故事,她非名門之後,亦無外在奇遇,卻在30歲那年,靠著1:1模仿粥左羅的五大思維,一年間自媒體變現十二萬。起初我不以為奇,然細細看去,那不是一個模仿的結果,而是一種「心性轉化」的覺醒。她的故事讓我想起王陽明在《傳習錄》中所言:「人皆有良知,只因未曾格物致知。」其實...
親愛的朋友:① 中年之後,請停止喂養任何人,因為那不是愛,而是自我消耗的開始。曾聽過一則比喻,一棵蘋果樹因為太過好心,願意讓啄木鳥吃盡自己的果實與樹皮,最終被啄至枯死。初看之下,那像是一個溫柔的悲劇。但當我再回想,才明白,那不是善良,而是不設邊界的自己耗盡了自己。我們以為對別人的好意是善,卻不知當你過度供給時,對方也會習慣依賴。這不是他們的錯,而是我們從未學...
親愛的朋友:① 真正的路從來不短,只是少有人願意走得深、走得實。這世上太多人想得快,太多人教得巧,太多人忙著搭建一個能被看見的自己,卻忘了問一句:這個「自己」,還在嗎?我讀到這段文字時,有種久違的心安。在一片鼓吹效率、包裝、速成的浪潮裡,仍有一個人站出來,說:「慢慢來,一點一滴做真實的事。」這話聽來簡單,做起來卻無比孤獨。因為它不討好流量,不迎合趨勢,也不賣...
親愛的朋友:① 人生中最值得珍惜的震撼,是那種靜靜地照進心裡、讓你覺得“原來還可以這樣活”的領悟。這些年,我也曾跌跌撞撞地學習,試圖靠近那些真正活出力量與覺知的人。有些人教會我們技巧,有些人教會我們活法。而真正能點亮人心的,是那些不聲不響中讓人「更新人生理解」的遇見。回想起自己一路的成長,有七次讓我停下腳步、深深感到震動的時刻,它們不喧囂,卻讓我內在發生了難...
親愛的朋友:① 未來五年,真正的智慧,是不讓自己走回貧窮。這句話,在這個多變與震盪的時代,並非危言聳聽。它不是來自恐懼,而是提醒——一旦曾握住過穩定與安全,那麼最該珍惜的,不是更高的樓層,而是別再跌落原點。這是一封寫給自己的信,也寫給每一位在生活邊緣試著穩住自己的人。不是勉勵你飛得多高,而是盼望你穩得住腳跟,留得住光亮。② 消費,正在從炫耀走向保守,那是集體...
親愛的朋友:① 人開始變強的那一刻,常常是悄無聲息的。不是掌聲響起的時候,也不是目標實現的瞬間,而是某個普通日子的清晨,你忽然不再逃避、不再迷茫,靜靜地對自己說:「今天,也要再試一次。」這一刻,也許沒人看見,但心中的某個軸心,悄悄轉動了。那是一種向上的微光,一種內在自發的回應。誠如《傳習錄》中王陽明所言:「此心光明,亦復何言。」一個人開始變強,正是從這份心光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