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色已经很深,办公室里只剩下几盏昏黄的灯。张一鸣盯着桌上的手机,手指滑来滑去,抖音里的短视频一条接一条,直到眼睛发酸,他才猛地一愣:今天原本要处理的文件,还没动。心里那股熟悉的懊恼又涌了上来,可他深吸一口气,把手机扣在桌上,转身回家睡觉。他说,过去自己总会在这种时候报复性加班,结果越拖越晚,第二天状态一团糟。现在他学会了:立刻去睡,哪怕任务没完成,也不再自责...
夜里十一点,北京的地铁已经停运,街口的小吃摊还亮着孤零零的灯。一个加班到深夜的年轻人,拎着一袋煎饼果子回到出租屋。他没开灯,就那样靠在沙发上,盯着手机屏幕发呆。工作八小时,甚至十小时、十二小时,几乎榨干了他所有的精力。但真正让他困惑的,不是工作,而是下班后的空白。他问自己:除了上班,我的生活,还剩下什么?这个问题像一根刺,扎进很多人的心。时代越快,人就越容易...
深夜的图书馆,灯光昏黄,一个年轻人趴在书桌上,手边摊着两份录取通知书。父母希望他选“稳妥”的金融,他却想去学音乐。朋友劝他别任性,社会需要的是钱,不是梦。他抬头看着窗外的黑夜,心里突然冒出一个问题:如果这一生只是为了稳妥,那我还算活过吗?人生的选择,说到底都绕不开一个字——热爱。可是很多时候,我们被“现实”绑住,被父母的期待推着走,被所谓的热门行业迷惑,以至...
凌晨三点的出租屋,隔壁的电视机还在吵闹,外卖盒散落在地板上,他盯着天花板发呆。账单像一叠随时会倒下的积木,手机消息一个未读的都没有。他突然意识到,所谓低谷,就是连哭都懒得哭,只剩一口气吊着。他问自己:这日子,还能翻身吗?人在低谷时最怕的,不是没钱,也不是没伴,而是那种彻底的失控感。你看着生活一点点崩坏,却找不到任何可以拉住的枝桠。这个时候,别人能给的安慰有限...
夜深了,路边摊的灯光还在闪烁,摊主一边收拾桌椅一边自言自语:“现在的人啊,真是各说各的理,谁都不肯听。”一句抱怨,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。生活中,固执的人太多,他们认定的东西就像长在脑子里一样,不管事实怎么摆,都不会改。你一定见过这样的场景。医生反复解释无痛分娩的安全性,丈夫却一口咬定“不行,会影响孩子”,最后妻子忍痛喊出“我恨你一辈子”;银行里,警察连续劝说大...
凌晨两点,城市的灯火已经暗下去,大多数人沉睡在梦里。可有个人,还在盯着电脑屏幕,眼神发直,心里盘算着:过去五年,我到底把时间花在哪里了?回过神来,他才发现,所谓的“忙碌”,很多时候只是把精力押在了错误的地方。那一刻,他想明白了一个道理——时间不是流逝的,而是被下注的。人这一生,时间就是最大的筹码。不同的是,有人把它押在短暂的快感,有人把它押在长期的价值。两者...
深夜的宿舍里,一个年轻人抱着手机,刷着短视频。十分钟,半小时,一个小时过去了,他却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学到,什么都没改变。他以为自己看见了世界,其实只是困在一个算法喂养的圈子里,反复听着同样的声音,看着同类的结论。他突然冒出一个念头:我是不是被困在“信息茧房”里了?这种怀疑并不多见。大多数人还沉浸在被“懂你”的错觉中。算法像贴身的保姆,熟练地揣摩着你的口味,不断...
凌晨四点,北京东三环的一个便利店里,灯光冷白,一个身材微胖的女孩买了一瓶可乐和一包薯片。收银员看了她一眼,没有多说什么。女孩低头,动作有点快,像是怕别人看穿什么。她昨天刚跟同事说自己要开始减肥,可今天又破戒。她嘴里说着“明天一定开始”,心里却清楚,这已经不是第一次,也不会是最后一次。问题是,她不是不知道方法,她甚至看过无数文章、买过减脂课,可她就是改变不了。...
夜里两点,手机屏幕还在亮着。小王盯着那行未完成的代码,心里只剩下一个声音:我真的没时间了。他不是不努力,恰恰相反,他把几乎所有醒着的时间都押在工作上,可一年过去,依旧原地打转。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感觉?每天像一条仓鼠一样在滚轮里拼命奔跑,却始终跑不出那个圈。问题不在于你不够拼,而在于,你把时间花错了地方。过去五年,我的人生因为四个字彻底转了个弯。这四个字,不...
一个细节,往往最能暴露思维的差别。那天我在地铁上,看到一个中年男人,西装外套随意搭在臂弯里,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书,眉头紧锁。他翻开笔记本,里面写满了“计划”“准备”“等我学会再做”。看着那一页页密密麻麻的字,我忽然意识到,这就是典型的“学生思维”的写照。表面上他很努力,实际上他一直停在起点。我们以为人到中年,已经和“学生”无关了。可真到职场里,你会发现,很多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