省过头的生活,其实是一种温柔而顽固的自我折磨。有些人活了一辈子,总在和自己较劲。他们不是真的穷,也不是没人疼,而是从骨子里觉得,享受是一种错误,吃苦才是常态。他们不是不想过得好,而是已经习惯了把所有可以轻松一点的事,搞得特别累。我妈就是那种舍不得一分钱花在自己身上的人。冰箱里总有一堆奇怪的“存货”,过期的豆腐干,腌了一个月的咸菜,还有反复翻炒好几次的剩饭剩菜...
真正把命运推开一条缝的人,往往是在别人以为“已经晚了”的年纪,悄悄重新开始的。中年这两个字,被说得太沉了。好像一旦走进这段年纪的门槛,就只能往里退,不能再有前路可奔。很多人嘴上说着“人到中年要稳”,其实不过是把自己心里的疲惫、慌张、无能为力,都包装成“成熟”的样子,好不容易骗过别人,其实更是想骗过自己。但也总有一些人,不肯安于这个“稳”字。他们不是不知道风险...
格局不是天赋秉异的特权,而是一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是否越过了自己的影子。越活越久,越觉得“格局”这种东西,说起来玄乎,其实藏得极深。有些人一出场就自带气场,不言而喻你就知道他“格局不小”;有些人则每天喊着要格局,最后还是在微信群里因为三块钱的AA争得面红耳赤。哪一种是真的,其实不用别人来判断,你只要看看他们在关键节点做出的决策,就会明白。格局不是看你懂多少道理...
情绪越容易翻涌的人,往往越能够真实地活着。这个结论我没有在书上读到,也不是哪个心理学家告诉我的,是生活一次次撞疼我之后慢慢悟出来的。很多年以前,我极度渴望成为一个“情绪稳定”的人。我把那当成一种理想人格,觉得那样的人一定内心强大,气定神闲,什么都难不倒他们。他们一眼就能看穿情绪的本质,然后把它妥善收好,像把刀子收进鞘中那样利落、得体。那时候我很怕自己这样。怕...
真正成熟的人,会把该说的藏进心里,把没必要的沉入寂静。一开始,大多数人都以为,说得多一点,能被理解得更多一点。于是急着表达自己,哪怕是毫无意义的解释,也觉得必须要讲清楚。不想被误解,不想被轻视,不想被误会成“没有态度”。但到后来才发现,那些你以为非说不可的,别人根本听不进去。有时候你越解释,别人越觉得你心虚,反而连仅剩的一点信任也没了。那种你越想澄清,别人越...
真正的成熟,是一个人敢于对世界祛魅的那一刻。很多人不是真的糊涂,只是没想清楚自己在仰望的到底是什么。以为别人光鲜亮丽,于是贬低自己的普通;以为努力一定有回报,于是拧巴着假装勤奋;以为面子就是尊严,于是一次次透支自己;以为人情值得信赖,于是一次次失望得太迟。后来我慢慢明白,这些“以为”,其实是某种幻想。最早醒悟是在看一个朋友的朋友圈。她总是在国外打卡咖啡馆、晒...
真正的企业家,首先得活成一个诚实的人。于东来让我意识到,很多人拼命做企业,却从没认真思考过什么是“做人”。他们在追求利润、扩张、行业地位的过程中,把“人”这个词拆掉了,剩下的只是一堆算计和疲惫。所谓成功,只是一种更体面、更合法的自我折磨方式。他说那句“假如我是乞丐,我也会是个幸福的乞丐”,我反复读了几遍,觉得像是某种质问。不是在质问谁,是在质问这个社会给每个...
一个人最真实的底色,从吃饭那一刻就暴露了。我慢慢发现,所谓吃相,从来不是嘴巴和筷子的动作问题,而是藏着这个人内在秩序的松弛与否,是他对自己、对别人、对生活的态度。不用长时间接触,只要一起吃过一次饭,很多东西都已经定下来了。有个女生曾跟我讲过一次“吃饭分手”。男方是通过熟人介绍认识的,相处几个月,一直都挺体面、挺绅士的,甚至她一度觉得自己运气不错,遇到了“稀缺...
贫穷往往不是从钱包开始的,而是从思维方式和生活路径的复制开始的。上个月回南宁,碰见那个初中同学,一眼就认出来了,可又不太敢相信。他只有四十出头,却已经满脸风霜,头发花白,眼神也有点呆滞。他笑着和我打招呼,我点头回应,心里却有点沉。我们同龄,他现在的样子,让我突然意识到时间对不同的人,有着完全不同的力度。他说他这些年还是在山里采灵芝,和他父母当年一样。我问他怎...
再难的时候,也有人能用几句话把你从泥里拎出来。那天实在撑不下去,下班回家坐地铁,整个人像泄了气的袋子,手机都懒得掏出来,低着头发呆。脑子里转着一些有的没的:钱不够用、领导太难缠、朋友说话越来越敷衍、睡不好也醒太早……就这么坐着,觉得什么都压着我往下陷。后来回家洗完澡,翻到一首王维的诗,就那么一行字,“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。”突然有点想哭。就是这种感觉,你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