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自己生活的主人,不求理解,也不怕孤独,是成年人的顶级体面。有时候人活着,最难的是搞清楚“我到底该为谁活”。小时候听大人说:“你以后就懂了,人活着就是为家庭、为责任、为孩子。”但长大以后,才慢慢明白,那种以别人为圆心的生活方式,说到底是对自己的辜负。你把所有的时间和情绪都交出去了,到最后,别人并不一定会感激你,你也很可能会在某个沉默的黄昏里,突然想问一句——...
脑子总是卡顿,其实是它早就被压垮了。我一直以为是自己变懒了,变钝了,坐在电脑前却总是磨蹭着开不了头。打算写一封邮件,却在编辑框里盯着两个词反复删改,最后一气之下关了文档。不是不想做,是怎么都下不了那个“开始”的决心,像是在跟什么看不见的东西僵持着。最开始没察觉这是什么问题,只觉得大概是状态不好。后来次数多了,才慢慢有点意识到,这不是情绪的事,而是脑子真的太满...
试探,是一个人走出困局的最轻微动作。老实人,往往不是不聪明,而是太习惯等别人开口。他们相信规矩,相信只要做好自己,世界就会看到。但现实不是这样,世界不会主动看见你。你如果不去探,你就永远在等。这种“等”的姿态,从小就被灌进我们的身体。老师说,别出风头。家里人说,听话最重要。长大了,工作里也有人教你,低调一点,好好干就有回报。这些话听起来都对,但它们让一个人慢...
稳住自己的步调,比什么都难,却也是唯一有效的应对方式。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感受,今年已经过了一大半,但总觉得脚下的路不是自己走出来的,而是被时间推着向前,一点一点地耗完了。年初定下的目标还没落实几件,心态已经被大环境绷得紧巴巴的,像拧过头的螺丝钉,随时可能断裂。有人说,别焦虑,大势如此,你只是跟着潮水起落。但人不是木头啊,每一次失控都是真实发生的,每一...
人不会一直不累,但可以不把累当成终点。最近发现一件很古怪的事情。每次觉得自己“该努力了”的时候,其实不是因为真的想去做什么,而是因为看到了别人做了很多,于是脑子里一下子被灌满那种“我怎么还在原地打转”的焦灼感。好像不马上做点什么,就会被时代或者朋友圈甩得更远。但只要硬着头皮动了起来,没多久,那股动力又突然泄掉了。像是气球放了口,瘪得很快。我开始怀疑,这种所谓...
真正让一个中年人轻盈起来的,不是再加些什么,而是敢于退掉一些东西。情绪是最先需要被减负的东西。过了三十岁之后,我渐渐发现,冲动和怒火这种东西,代价实在太高了。跟人争一口气,吵赢了又能怎样?晚上还是睡不好,第二天还得面对疲惫的自己。我见过一些人,发火的瞬间像把自己炸碎,眼里全是红血丝,手指抖得厉害,然后身体慢慢开始出问题。高血压、胃病、失眠、掉发……很多问题并...
能把复杂说简单,才是真的聪明。很多时候,表达的难不是因为词不够用,而是因为脑子太满了。塞得满满的,不知道从哪里开始,不知道讲哪些不讲哪些,不知道哪些是重点、哪些可以省略,于是就干脆一股脑儿全倒出来,像翻箱倒柜一样,把所有内容都丢给对方——然后,看着对方的眼神从好奇慢慢变成迷茫,甚至开始想喝口水、看手机、走神。讲的人是拼了命地想让对方“全都知道”,听的人却只希...
真正能让人重新站起来的,从来不是别人的开导,而是一次悄无声息的自我修复。每个人的情绪里都有一个暗室,那是别人够不到的地方。白天说笑应酬、应对事务、表现得无坚不摧,到了夜深人静,还是得一个人坐在床边发呆,低着头对着手心发空,不知道该怎么把自己从那种说不出口的沉重里捞出来。有时候连悲伤都很静,像是一口枯井,别人听不见,也很难理解为什么只是一些细微的小事,心里却仿...
你越坚定地相信自己能愈合,身体就越听话地开始修复。有些时候人看起来还好好的,其实早就破碎了,只是那些裂缝没有流血,不容易被别人看见。你跟别人说你很累,他们可能会说“多睡会”,你说你心里堵得慌,他们就劝你“出去走走散散心”,但你知道,不是睡眠的问题,也不是散步能解决的情绪,它就在身体里,像是某个地方卡住了,动一动就疼。我之前有一段时间,总感觉胸口闷,喉咙发紧,...
真正自由的女人,从来不害怕失去任何一张旧牌。看完《玫瑰的故事》,其实很难不陷进去。黄亦玫这个人,像我们很多人幻想过的自己:美、聪明、有选择。但她的选择并不永远顺利,她也会走错、摔倒、被误解,被误用,被消耗。只是她始终没有放弃继续选择的权利。这是我最佩服的地方。她并不怕重来,这个“重来”不是电视剧里那种气势恢宏的大翻盘,而是那种琐碎、日常、一点一点积累的退回和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