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情从不是一场非赢即输的战役,它更像是风吹进来的时候,你有没有张开窗。每次看这类剧,总会心里发涩。不是因为情节有多狗血,也不是因为哪段对白过分煽情,而是因为你会隐隐约约想起自己曾经以为“这就是真爱”的那些瞬间。你以为非他不可,其实是非那个时刻的自己不可。我们并不总是爱那个人,而是爱那个时刻、那个版本的我们自己。只是当年太年轻,看不明白。电视剧里的黄玫瑰,每一...
你不能对一个不愿改变的人太好,因为那份善意终将被误解成理所当然。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——你帮了一个人,尽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,甚至推掉了自己原本的安排,可回头换来的却不是一声感激,而是一种理直气壮的索求。不是一句“谢谢你帮我”,而是“你为什么现在不帮我了”。起初我也以为只是个例,是人心复杂,是个别人太不识趣。但慢慢地,我开始意识到,这种事情反复出现在我...
35岁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你相信它已经来不及了。很长一段时间,我都不敢面对这个数字。不是它真的有多致命,而是它像个暗号,一旦听到,脑子里立刻浮现那些劝退的话:35岁不好转行了,35岁跳槽没人要,35岁不是主力了……这些话就像夜里关掉灯之后,从床底爬出来的阴影,你明知道它不是怪物,可还是会被它压得喘不过气来。但后来我才慢慢明白,35岁真正的困住人之处,不在“年纪...
越是斤斤计较小钱,越容易在大钱上失控。很久以前我也以为,节俭是通往富足的正道。少点奶茶、少坐几次打车、不吃外卖多做饭,省出来的钱可以存起来,然后慢慢变得有底气。但现在回头看,发现这套逻辑其实很容易让人掉进一种“表面克制、实则混乱”的消费陷阱里。你会在不该省的地方死磕预算,却在真正影响人生质量的决策上突然变得任性。我坐高铁的时候,曾经不愿意掏15块买一瓶水。不...
太着急,其实是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的表现。那种急,不是脚步快,是整个人心里发慌。你一边想着“我得快点赶上”,一边又有点虚,不知道自己究竟在赶什么、为什么赶、赶到哪算数。你会下意识地以为,只要够快就能避开失败,但其实是被焦虑牵着跑,一步都没踩在地上。我以前就是那种人。听谁说某个赛道好,就着急学;看到别人换工作涨薪,就赶紧开始投简历;一看到有人发朋友圈说在某地出差...
热爱学习却手里没有产品,本质上是在用力错位地消耗人生。那几年,我读书读得像着魔一样。管理学的经典翻了好几轮,心理学笔记记了一摞又一摞,甚至开始研究战略、经济史、行为金融、B站上的公开课也不落下,每天都觉得自己“在成长”。但同时,我也越来越焦虑。明明懂得越来越多,能讲道理的时刻越来越多,真正变现的机会却越来越少。那种落差就像一只气球,吹得越鼓,飘得越高,结果还...
做自己生活的主人,不求理解,也不怕孤独,是成年人的顶级体面。有时候人活着,最难的是搞清楚“我到底该为谁活”。小时候听大人说:“你以后就懂了,人活着就是为家庭、为责任、为孩子。”但长大以后,才慢慢明白,那种以别人为圆心的生活方式,说到底是对自己的辜负。你把所有的时间和情绪都交出去了,到最后,别人并不一定会感激你,你也很可能会在某个沉默的黄昏里,突然想问一句——...
脑子总是卡顿,其实是它早就被压垮了。我一直以为是自己变懒了,变钝了,坐在电脑前却总是磨蹭着开不了头。打算写一封邮件,却在编辑框里盯着两个词反复删改,最后一气之下关了文档。不是不想做,是怎么都下不了那个“开始”的决心,像是在跟什么看不见的东西僵持着。最开始没察觉这是什么问题,只觉得大概是状态不好。后来次数多了,才慢慢有点意识到,这不是情绪的事,而是脑子真的太满...
试探,是一个人走出困局的最轻微动作。老实人,往往不是不聪明,而是太习惯等别人开口。他们相信规矩,相信只要做好自己,世界就会看到。但现实不是这样,世界不会主动看见你。你如果不去探,你就永远在等。这种“等”的姿态,从小就被灌进我们的身体。老师说,别出风头。家里人说,听话最重要。长大了,工作里也有人教你,低调一点,好好干就有回报。这些话听起来都对,但它们让一个人慢...
稳住自己的步调,比什么都难,却也是唯一有效的应对方式。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感受,今年已经过了一大半,但总觉得脚下的路不是自己走出来的,而是被时间推着向前,一点一点地耗完了。年初定下的目标还没落实几件,心态已经被大环境绷得紧巴巴的,像拧过头的螺丝钉,随时可能断裂。有人说,别焦虑,大势如此,你只是跟着潮水起落。但人不是木头啊,每一次失控都是真实发生的,每一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