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写作对于自媒体人来说,就是逼自己认知升级的极佳方式,同时还能在深度整理自己的时候、抓住市场读者的心,为其提供价值-也即深度思考、整理后的系统化价值

夜里两点,灯光还亮着。键盘声断断续续,像一首不完整的曲子。屏幕前的年轻人盯着文档,写了三百字,又全删掉。他皱着眉,心里嘀咕:是不是我不适合写作?可就在一小时前,他还在朋友圈转发别人的爆款文章,心生羡慕,觉得那样的文字能赚到关注、带来收入,甚至改变命运。矛盾感就这样堆在胸口,一边渴望写,一边怀疑自己。这种拉扯,其实很多自媒体人都经历过。为什么?因为写作表面是把...

大脑的结构化是天生的,比如苹果这个概念,可以分成颜色、形状、味道、各种语言的叫法等等

清晨的菜市场,空气里混杂着青菜的水汽和炸油条的香味。一个四岁的小女孩拉着母亲的手,看见摊位上堆满的红苹果,眼睛亮了,脱口而出:“苹果!”她的语气里带着熟悉的笃定,好像这世上所有的苹果都该被这样命名。母亲笑着问:“苹果是什么呀?”小女孩挥了挥小手:“就是红红的、圆圆的、甜甜的东西。”这看似稚嫩的定义,却是大脑天生结构化的直觉。哪怕只有几年生命经验,她已经学会把...

大脑只有结构化才清晰而节能

凌晨五点半,北京城的街道还笼罩在一层灰蓝色的薄雾里,便利店的灯光显得格外明亮。一个年轻人裹着外套从出租屋里走出来,背包里只有一本泛黄的笔记本和一支笔。他说自己每天都要写点什么,不管写得好坏,因为只有这样,他的大脑才不会陷进一团浆糊般的混沌。他笑着说过一句话:“如果脑子里没有结构,我就会像手机开了几十个后台应用,明明没干什么,却很快没电。”这句话很真实。信息爆...

环境与群体效应:独行难,同行易

那天在健身房,我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。晚上七点,器械区里只有零星几个人在锻炼,大部分器械都空着。但到了八点,突然涌入了一群穿着统一运动服的年轻人,整个氛围瞬间变了。原本安静的健身房变得热闹起来,连那些本来准备离开的人也重新拿起了哑铃。我好奇地问前台,这群人是什么来头。前台小妹笑着说:"他们是附近一家公司的员工,组了个健身小组,每周三固定来锻炼。神奇...

耐心与长期主义:成功的稀缺性来源

那个卖煎饼果子的大叔又涨价了。从五块钱到七块钱,用了三年。从七块钱到十块钱,只用了一年。我站在他的摊子前,看着那张手写的涨价通知,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:为什么同样是小本生意,有些摊主越来越忙,有些却悄然消失了?这个问题的答案,也许就藏在耐心里。老李的煎饼摊开了十二年。我刚搬到这个小区时,他就在那个路口。那时候的他还很年轻,动作生疏,经常把鸡蛋摊得不够圆,薄脆也...

个人禀赋差异:快树与慢树都能长成参天

那天在山里徒步,我看到了两棵奇特的树。一棵是白桦,笔直挺拔,树干光洁如玉,在阳光下闪闪发光。另一棵是榆树,树皮粗糙,枝杈扭曲,看起来饱经风霜。导游说,这两棵树是同一年种下的,都有十五年了。我愣住了。同样的时间,同样的土壤,同样的阳光雨露,为什么会长成完全不同的样子?白桦已经有两层楼高,而榆树还在慢慢积蓄着力量,虽然粗壮,但明显矮了一截。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两...

成长的底层逻辑:微小进步 × 时间 = 巨大改变

那棵梧桐树还在那里,只是已经不再是记忆中的样子。三年前搬到这个小区时,我每天路过那棵树。当时它刚移栽不久,树干细得像个瘦弱的孩子,叶子稀疏,看起来随时可能被一阵风吹倒。物业说这是名贵品种,要好好养护,但住户们都摇头,觉得花这个钱不值得。我也是摇头的其中一个。直到昨天,我重新审视这棵树时,才意识到一个令人震撼的事实:它已经比我高出一个头,树冠遮蔽了大半个停车位...

罗翔:如果你每天躺死在床上,不运动,不护肤,不反省,不学习,等到晚上,还为情伤感到怀疑人生,那你迟早......

有句话我一直记得。罗翔老师说:“一天二十四小时,你刷了八个小时的手机,看了两个小时的小黄书,又追了三个小时的剧,剩下的时间不是吃就是睡。你以为你是自由的,其实你已经成了欲望的奴隶。”那一刻,我突然沉默了。因为这句话,像一面镜子,照见了很多人正在过的生活。你说自己自由,可你的一举一动,都被欲望牵着鼻子走。你以为是自己在选择,其实是欲望在选择你。你以为是自己在放...

别再问幸福要靠什么,其实只靠一个动作:转向

三十岁那天,她在朋友圈发了一张照片:一束花,一张蛋糕票据,背景是四川小城里一间不大的店铺。朋友们都在祝她生日快乐,她却在心里默默想——如果没有这一年的转变,今天的自己大概不会笑得这么自然。很多人问她,秘诀是什么?是不是顶峰会让她一个月赚回学费,是不是副业让她三个月多了几万块收入。她摇摇头,说,你们看重的是钱,但我真正的收获,是心。心态的轻盈,能量的守护,成长...

不得不承认,事业、家庭、财富,多半靠运气… 如何成为最好运的人?7点

深夜的候车厅,灯光刺眼,广播里传来机械的播报声,一个男人低着头坐在角落里,鞋面沾了雨水,显得灰扑扑的。他刚刚丢了一份工作,手里攥着那张写着解聘原因的纸,皱得像一团废弃的旧布。他自言自语:“为什么偏偏是我?为什么我这么倒霉?”身边路过的旅客没人理会,他的声音淹没在拖箱子的滚轮声里。可他没注意到,半米开外,有个小伙子看了他一眼,心里闪过一个念头:或许,他该换个角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