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不急于出山,因为学艺还不精

在当下的社会中,许多人会因为迟迟没有行动而受到批评,尤其是在赚钱、布局、进取等方面。人们常常说“不行动”是因为完美主义,认为这是懒惰或拖延的表现。然而,我从内心深处清楚地知道,自己并非因为完美主义而停滞不前,而是因为内心并未真正准备好。对于我来说,行动与赚钱并非盲目追求的目标,而是需要一种内在的觉醒与稳固。如果没有足够的内在力量与清晰的认知,贸然出山,反而会...

心力就是愿力

心力就是愿力。这个看似简单的命题,实际上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。心力,指的是一个人内心的动力和能量,是推动他行动、思考和决策的源泉。而愿力,实际上是内心的愿望和欲望,是一个人想要实现某个目标时产生的强烈动力。表面上看,心力和愿力似乎有些不同,但它们在本质上是同一种力量的不同表现形式。换句话说,心力就是愿力,它们相互交织,共同驱动着一个人的行为和命运。心力与愿力...

一个人没有心想事成源于心没到哇!

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心想事成的愿望总是无法实现时,问题往往并不在于他付出的努力,而是心未到。所谓“心未到”,并非仅仅是说我们缺少足够的决心或者缺乏坚持,而是指在更深层的层面上,我们的内心、情感、思想和行动没有完全统一。这种内在的不一致性,往往是阻碍目标实现的根本原因。我们常常认为,成功只是通过努力来获得的,但实际上,内心的认同和投入是推动一切的基础。当我们的内心...

五层解构法问出引人深思的问题

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撬动人心。真正引人深思的问题,往往不是显得“高深”,而是在你习以为常的地方敲出一道缝,让你突然意识到:原来我一直活在一个未曾觉察的“假设世界”里。这类问题之所以罕见,是因为它们不是为了“被回答”,而是为了“被卡住”,为了让你暂停你熟练到无需思考的自动模式,像剥洋葱一样,一层层剥掉你自以为清楚的“世界观”。那怎样的问题才有这种穿透力?我们可以...

第七篇:终极寂静——当分别止息,世界如雾般退场

你可能听过很多人谈“空”,谈“寂静”,谈“万法皆幻”,但你是否真正经验过一个念头都不起的当下?不是睡着,不是呆滞,而是极度清明,极度安住,无欲、无言、无名,无人、无我、无它。那个时刻,不是你“达到”了什么,而是你“放下”了一切。没有目标,也没有路径。只是彻底停了。什么都不再追问的时候,你才第一次站在了“存在”的门口。这个存在,不是你习惯讲的“我存在着”的那个...

第六篇:梦是现实的缩影——当你醒来才知,一切从未真实存在过

你昨晚做了一个梦吗?你还记得梦里的时间、空间和变化吗?也许你梦见自己在一个城市奔跑,穿过街道,爬上一栋楼,见到了一个早已离世的亲人。也许你在梦里经历了一整天的事——从早晨到夜晚,从寒冷到温暖,从喜悦到惊惧。醒来的一刻,梦境像气泡一样碎掉,你怔怔地望着天花板,心还停留在那个“刚刚过去的梦中世界”。可那个世界,曾经“真实”过吗?从你躺下闭眼,到睁眼醒来,不过几个...

第五篇:时空只是界面——你看到的,不是真实,而是显现的方式

我们一直以为时间和空间是宇宙的背景布,是一切存在的底色:花在时间中开放,人在空间中走动,星星在遥远的彼岸燃烧,生命在一条线索里流转。它们看似不可动摇,像游戏里的基础地图,无论你怎样行动,时间都会流逝,空间永远存在。但你有没有想过:时间和空间可能不是“背景”,而是“前台”?不是“世界的本体”,而是“你的意识系统所展示的界面”?就像你用手机操作系统的时候,你以为...

第四篇:变化是对比的幻觉——没有一个“之前”,也就没有“之后”

人说“一切都在变”。这听上去像是恒定的真理,像是时间存在的铁证。但我们从未认真问过一个问题:“变”,到底是什么?你说水变热了,那是因为你感知到了它与刚才不同;你说人老了,是因为你拿他现在的样子,跟记忆里的模样进行对比;你说春天来了,是因为你感到和冬天不一样了。也就是说,你之所以说“变化发生了”,是因为你抓住了两个或多个“状态”,在它们之间划出了差异。但请慢一...

第三篇:身体是时空的投影机——你从感官中出生,也将在感官中解脱

如果说语言是对立的网,那身体,就是那个网最先罩住的地方。你一出生,眼睛睁开,耳朵张开,皮肤接触外界,整个世界就从五官的门户滚滚而入。你没有选择要不要看、要不要听、要不要感受到冷或热,所有的感觉,都在“你”之前已经涌进来了。从这时起,时间与空间就不再是抽象的,它们成为你的直接经验。你睁眼看到母亲靠近,她从远到近,这就是空间感。她的手由慢到快伸过来,这就是时间感...

第二篇:语言是对立的刀——当你开始说话,你就离真实远了一步

人从什么时候开始活在“世界”里的?是从出现在这个世界开始的吗?不是。是从你学会说话开始的。你想想看,一个婴儿刚出生时,他没有“世界”的概念。他不会说“这是我”,也不会说“这是别人”;他不会说“这里热”,也不会说“那里冷”;他没有时间的概念,也没有空间的坐标。他只是在哭,在饿,在睡,在接收。这是一种纯然的在场。他没有“知道”,但他完整地“在”。但很快,语言出现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