夬卦:九四:臀无肤,其行次且。牵羊悔亡,闻言不信;真正的智慧是保持清明的心去倾听、觉察和洞见
2025-06-29
九四:臀无肤,其行次且。牵羊悔亡,闻言不信。
象传:
其行次且,位不当也。闻言不信,聪不明也。
“臀无肤”,是说人在行走过程中若臀部无肤,必然疼痛难忍,寸步难行。这句话比喻一个人在处于行动位置时若失去了应有的保护与支撑,就像坐立不安、行走艰难,内心和外在都无法舒展与顺畅。臀在身体中承载着稳固和平衡,当行动时若失去支撑,就无法稳定向前,随时都可能因为细微的问题而停顿下来。在生活中也是如此,一个人若在行动之时缺乏内在的准备和力量,没有德行的支撑与智慧的照顾,就算看似站在了一个好的位置上,也无法安心立足和自如行走,每一步都带来摩擦与痛苦。臀无肤提醒我们,当要行动和推进之时,若不先检视自己是否已经具备了承担后果的能力,是否在德行和智慧上有足够的准备,那么看似是向前的行动,实则是在不断制造新的伤口。
“其行次且”,是说这个人的行动是缓慢且不顺畅的,走走停停,前后徘徊。次且的状态,说明这个位置虽然在动,却动得犹疑、动得受限,缺乏坚定的节奏和顺畅的步伐。这种状态常常发生在人的修行与事业中,当一个人内在不稳固时,行动便会陷入左顾右盼、三心二意的局面,虽不甘于停留,却又害怕前行可能带来的未知,于是看似在做事,实则在消耗时间和精力,而结果却是效率低下,进展缓慢。行动之所以会次且,是因为内心还存在恐惧和不信任,既想要结果,又害怕承担变化带来的压力,既想要安全感,又渴望突破。真正的行动,是当内心安定且方向明确时,自然生出流畅的节奏感,让行动如水顺势流淌。
“牵羊悔亡”,这是说如果能如同牵着羊一样缓慢前行,带着谨慎与节制,就可以避免后悔,消除隐患。牵羊是一种柔和而有节奏的推进方式,羊性温顺,行动缓慢,牵引时需要耐心与专注,一步步引导而不急躁。在行动时若能保持这种温润节制的推进姿态,不急于求成,不被外界的催促打乱节奏,不被内心的恐惧和贪欲催促行动,便能让事情在适当的节奏下自然展开,避免因躁进而犯错,避免因情绪激动而做出草率决定。当一个人在走向未知的路上,若能以“牵羊”般温润节制的姿态去行走,就不会因为盲动而带来悔恨,也不会因为急于结果而错失了更大的机缘。
“闻言不信”,是说虽然外界会有人给予忠告或提醒,但当事人常常因为内心的执拗和傲慢而不愿意听取别人的建议,选择固执己见,结果在行动中不断碰壁,走得艰难,心生悔恨。这种“闻言不信”的状态常常发生在一个人看似处于高位或掌握部分资源时,便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一切真理,忽略了外界带来的信息与提醒,以为别人看不见的部分自己都能看见,于是拒绝了外界可能给予的智慧和视角,从而在盲区里不断重复同样的错误。当一个人停止倾听时,他的世界便开始变小,他的眼界便开始变窄,他的行动便被自己内心有限的经验和偏见所困住。真正有智慧的人,会在行动中保留倾听与学习的姿态,即使处在高位,也依旧愿意听取不同角度的建议,在多元视角中修正自己的行动与判断。
“象曰:其行次且,位不当也”,是说行动迟缓且不畅,是因为所处的位置并不合适,未能居于恰当的位置来承担对应的行动责任。位不当,可能是因为能力不足,可能是因为时机不对,可能是因为内在准备不足便被迫站到了这个位置。生活中很多时候,人被放在了不合适的位置,却又勉强自己去承担超出能力和时机的责任,结果便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,行动停滞不前,内心亦疲惫焦躁。当一个人被放在不合适的位置时,若没有自省和调适的智慧,便会不断挣扎和抵抗,用表面的强撑来维护面子,用过度的自信来掩饰内心的无力,最终导致内外失衡,身心俱疲。得位不当时,最需要做的是先清理内心的执着,放下虚荣与恐惧,反观自己是否合适继续处于这个位置,是否需要调整或缓步修正,而非一味固守位置不动。
“闻言不信,聪不明也”,是说当一个人无法听取外界合理的建议时,并非因为没有听到,而是因为内在的聪明被局限和偏见所遮蔽,无法真正洞察事情的本质。聪是感知和理解力,明是洞察和智慧。聪不明即使有敏锐的感知力,也失去了看见真实的能力,只是停留在表面判断和自我执念中,无法跳出自己的思维模式去拥抱更广阔的真理。在修行中,一个人若无法听取他人的提醒,往往是因为内心有恐惧和骄傲在作祟,不愿承认自己的不足,不愿面对自己的局限,这种状态会使人在行动中频繁遭遇阻碍,却又把责任归咎于环境和他人,而不去检视自身。聪不明的人在外界看似聪明,善于应对各种复杂局面,内里却常常在关键时刻犯错,因为失去了真正的谦卑与自省。
在修行与日常行事中,“臀无肤,其行次且”提醒我们,若缺乏内在德行和智慧作为支撑,行动便会在每一步中受苦,陷入缓慢且充满阻碍的状态,需要在行动之前先修德养心,打好内在基础。“牵羊悔亡”提醒我们,在推进事情时应以柔和节制的姿态,一步步推动,不急躁不盲动,方能减少后悔与失误,让行动在平稳中见长。“闻言不信”提醒我们,任何位置和行动中都需要保持倾听和谦卑,愿意听取来自外界和内心的善意提醒,修正偏差,让行动不被自我执念所困。“其行次且,位不当也”提醒我们,当发现行动迟缓时,应反观是否位置不合适,是否时机未到,是否能力未备,而非盲目推进。“闻言不信,聪不明也”提醒我们,真正的智慧是保持清明的心去倾听、觉察和洞见,带着谦卑走每一步,让聪明真正服务于生命与道。
真正的修行与行事,需在柔中见刚,在缓中见快,在听中见智,在动中见稳,让每一步都落在当下,让每一个决定都落在真实中,让每一次调整都落在谦卑中,让每一次停顿都落在智慧中。
如夜话,至此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