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行就是修心的力量
2025-06-29
你站着,半小时。念头如风,吹过心湖,起落不定。先是“难忍啊”,然后“真不舒服”,又生出“想结束”,不一会儿又探出“现在几分钟啦”。这些念头生了又灭,灭了又生,却在胸口留下一股沉甸甸的气息,像是有股湿漉漉的雾,盘踞在膻中穴的位置,让你感到一种无名的闷堵,这股闷堵在平日里也在,但只是没有被你看见。站着的时候,它显露出来,让人想转身离去,让人想找个舒服的姿势,让人想用别的事来分散自己,仿佛只要挪动一步,就能解脱。
人在这个时刻,看见的其实是自己与生俱来的那股贪图舒适、避开痛苦的习气,这习气没有声响,但有力量,让人遇到阻碍时转身绕道,让人遇到困难时退回原地。这股习气才是真正的对手,而你站着时的疲惫与不适,只是它显形的外衣。世上最难跨越的,其实是这股让人向后退缩的冲动,它在暗处蛰伏,平时用“累了”“忙了”“没必要”的语气哄着人,当人真想往前一步时,它就像巨石一样横在胸口。越是在这种时候,越需要安静地看着它,心里不必说服自己,也不必打败它,只是看着,像看一阵起伏的风,看一阵云的变化。
佛家讲“堪忍”,堪是承载,忍是看见。看见时不急着排斥,不着急逃避,也不急着推翻自己,只是看见,并且让自己留在这个看见的状态里,哪怕只有一息之间,也是修行的真实所在。人若能承载那一瞬间的想逃的冲动,哪怕只是在呼吸之间承载,也是一种力量的生长。当这种力量生长,它不会在一夜之间变成巨树,却会在一次次“想逃又不逃”“想坐又不坐”的微小瞬间里,长出细小的根须。人之潜能的无限,不在于是否拥有了多少技巧与天赋,而在于是否能在这一瞬间,跨过那一股想退却的力,哪怕只是跨过一次,也足以改变命运的走向。
修行是看见,并且不急着逃走,是明知自己想要舒服,却在当下让自己完整地站在不舒服里,看着那份难受如何生起,看着那份难受如何在胸口变幻,看着它如何退下去,消失不见。你会发现,身体是累的,腿是酸的,但那股想要放弃的冲动并不是身体本身,而是心里生起的念头与情绪。当你看见这一点时,原本难以忍受的感受变成了一场观察,观察让你不再被那份冲动牵着鼻子走,也让你在疲惫中生出一种清醒。
王阳明讲知行合一,并不是让你去追求一套完美的行动方案,而是让你在当下这一刻,看见内心的真实,并且让行动与这份真实一致。当你的心想放弃时,你不必责备,也不必苛责自己“为何念头不纯”,只需要安静地看着“想放弃”的念头,看见它在心里浮现,看见它如何在身体里搅动,看见它如何催生出腿脚的疲惫感,看见它如何在你的呼吸里起伏。然后,你继续站着,不是为了坚持而坚持,而是因为此时的站立本身,就是在和这股力量同在。你站立着,看着自己如何从渴望舒适中挣扎出来,看着自己如何在不适中依然呼吸均匀,看着自己如何在痛苦里生出平静。
当一个人能在最想放弃的时候,让自己多待一会儿,哪怕只是再呼吸三次,也是一种修行的功课。修行不是要你永远忍耐到极限,而是要你一次又一次地看见内心的欲望和冲动,并且选择是否被它牵引。堪忍的功夫就藏在这呼吸之间,每一次“不再被冲动拖着走”,就是一次超越,哪怕只是片刻,也已是积累。当这积累多了,人的心会变得安定,那股一直想要逃离不适的冲动,会变得微弱,而你的心会变得更有力量。
人生中真正的敌人从来不在外面,而在于自己内心里那个贪图安逸、畏惧困难的部分。这个部分会在你想做重要的事情时出现,会在你面对困境时出现,也会在你想改变自己的时候出现。它的声音很真实,很有说服力,会告诉你:“不值得这样累,不值得继续坚持,不值得这样痛苦。”但当你看见它是如何一次次出现、一次次说服你放弃时,你就会发现它从未真正帮你解决过问题,只是让你一直停在原地。你越是跨越它,你的心就越坚定,行动也越纯粹,人生的可能性也越广阔。
修行就是修心的力量,而心的力量就是在一次次跨越想放弃的那一刻里生长。真正的成就从来不是突然得来的,而是日常中无数个“继续站着”“继续呼吸”“继续承载”的片段累积出来的。当你走过这一层贪图舒适的冲动,心会变得更柔软,也更有力量。柔软是因为你不再与痛苦对抗,而是接纳它,让它自然流过;力量是因为你在承载中积累了心的稳固。
当一个人能忍人之所不能忍,能在最难的时候安住当下,就已经走在真正成就的路上。不是因为他拥有了超人的意志力,而是因为他懂得在内观中看见真实,懂得让行动与看见保持一致。当这种心力养成,人生再大的风雨也不过是云来云去,内心深处始终有一方宁静的天地,稳稳托住你继续走在自己的路上。
如夜话,至此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