蹇卦:六二:王臣蹇蹇,匪躬之故;为公遇阻,困境乃是修心的场域
2025-06-28
六二:王臣蹇蹇,匪躬之故。
象传:
王臣蹇蹇,终无尤也。
人在世间,总会遇到需要担当的时候。蹇卦六二所说的“王臣蹇蹇,匪躬之故”,是说做臣子的因为公事而劳碌奔波,内心忧惧持重,举步维艰,但这份艰难并非是为自己的私利,而是为了承载更大的责任,为了国家,为了众生,为了所当行的道。这一句,道尽了一个真正负责任的人在困境中的心态与处境,也显出了天地在教化人时的一种深意。
困境本身并非总是因为个人的私欲或错误而来,许多时候,一个人因为承担责任而走上艰难之路。世间的道理常常是如此,一个人若能做到问心无愧地承接他人之难,主动担起需要担的事情,就已经在天地中立住了自己的位置。王臣在蹇难中,心中清楚自己为何而行,虽艰难,却无悔。真正的贵重不是外在的荣耀,而是内心在困境中的坦然,是无愧于心的踏实。因为所担之事是大义所在,是职责所在,是此时此刻他所应行的事,所以即使道路崎岖,前路未明,他依然会坚定前行,稳重持守。
人的一生中,总会遇到需要付出而不计回报的时刻。那时,内心会有辛苦,有疲惫,也会在深夜里问自己是否值得。然而若静下心去看,会发现这恰恰是人真正成长、真正积累德行的时候。因为做这些事,并非为了名利,而是因为内心清楚,这件事是自己应当做的,是不可推诿的。若能在这样的艰难中不失初心,不失正念,那即使身处困境,也依然是清明和从容的。
“匪躬之故”,说的是这份奔走和艰难并不是为了个人的享乐和利益,而是为了天地间更大的事。天地运行,从不为一己之私而转动,太阳升起,是为了万物生长,雨水降落,是为了滋润大地。一个真正与天地同心的人,在行动时也会带着这种心意,承担起该承担的责任,不计较个人得失,只在乎是否合乎天理,是否对得起良心。
蹇卦六二提醒我们,当身处困境中时,要先审视自己的心,看清自己行动的动机。如果是为了私欲而行,遇到阻碍时便容易心生怨怼;如果是为了责任而行,即便前路艰辛,也能坦然接受,因为这是自己选择的道路,是顺应天地之道的必然。这样的心境,能让人从容面对任何外在的困境,不因外在的逆境而动摇,不因暂时的停滞而失去内心的平静。
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时刻,家庭中有人需要照顾,事业中需要顶住压力,朋友或同事需要你的帮助,社会或团队需要你去承担那些繁琐且沉重的责任,这些时候若能抱着一颗愿意承接、愿意照顾、愿意成全的心去行事,那么即使艰难,也是一种心灵的洗炼,是德行的积累。因为一个人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在顺境时,而是在承担重任时,是在遇到困难时选择坚持,是在别人退缩时选择向前,是在不被理解时依旧无怨无悔地去完成应做的事。
王阳明曾言:“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。”当你真正理解了什么是责任时,就不会因为困难而退缩,因为内心已经清楚,这件事你必须去做。这时行动便不再依赖外在的激励或鼓励,而是来自于内在的坚定与平静,这样的行动不会让人焦躁,也不会让人后悔,反而会让人更加沉着,更加安心。困境成为了修心的场域,让人看见自己不足之处,让人有机会调整内心的浮躁,让人有机会在行动中实践内在的良知。
《象传》里说“王臣蹇蹇,终无尤也”,是说真正的臣子,即使在困境中艰难劳苦,但终究不会受到责难,因为他所做的事情是为了国家,是为了百姓,是为了大义,不是为了私心。这句话落在生活里,就是当一个人能在困境中保持清明的心,不被私欲所扰,不被外物所动,愿意承担他人不愿承担的责任时,他便赢得了天地的支持,也赢得了真正值得尊敬的名誉。这种名誉不是外在的奖赏,而是内在的平和,是他在面对困境时能够坦然无惧的底气。
我们常常羡慕那些能够在困境中依然从容前行的人,却忽略了他们在暗处所经历的孤独与艰辛。他们在无数次想要放弃时依然选择坚持,在无人看见的夜晚依旧默默努力,在外界质疑时仍然保持清明与坚定。这份不被看见的坚持,正是“王臣蹇蹇,匪躬之故”的真实写照。他们不求速成,不求显赫,只求无愧于心,无负于天,无负于众生。
天地运行,有时给人顺境,是为了让你看见自己的潜力;有时给人困境,是为了让你看见自己的内在是否真实稳固。若能在顺境中不自满,在困境中不退缩,便能在生命的长河中走得更远。蹇卦六二所展现的,是一种深藏在行动与困境中的智慧,是一种带着温柔与力量的承担,是一种默默无闻却坚不可摧的信念,是生命对自己真正负责任时的姿态。
当你走在生活的道路上,遇到阻碍时,不妨停下来,审视自己的内心:我为何而行?我所行的是否合道?我所行的是否真正值得?当你发现自己所行的是为了责任、为了良心、为了天地中的正道时,便会获得一种无声的力量,即使身处困境,也能心安踏实,即使暂时停滞,也能不焦不躁。这样的力量,会成为你面对未来更大挑战时最宝贵的底气,让你在天地之间立得住,行得稳,走得远。
如夜话,至此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