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孩子一点小错引发我的愤怒、吼叫、失控之后的反思
2025-06-28

我正在给我媳妇把我家遥控车钥匙打开,拍新买的电池照片,中午付款的时候明明说的买5块的,我脑子短路给付成了9块,然后我想把这4块要回来,第一拍了我自己的照片,第二拍了车钥匙照片,第三拍了电池照片,反正一试咯。能要回来就免的白白损失这4块,不能也就算了,谁让我脑子短路呢?

我家孩子,我说了别动别动,他还是动了,把车钥匙里的电路板给从车钥匙里掉了下来,我于是没压住火,冲他大吼了一声。

事后,我内观自己这股情绪,我内在要求一切是按我的秩序来的,中间插入孩子捣乱,就会情绪失控;不能容忍我的秩序被打乱,哪怕是一个6岁孩子;另一个这股情绪是小时候压抑的愤怒,我明明心里想东,但碍于父母权威,必须要我往西,就会压抑着愤怒、委屈等等,勉强为之,但内心极度不情愿,情绪也压抑着。

就会在长大后觉得安全的情况下释放出来。

我知道这样会伤害到孩子,让他恐惧,情绪压抑,但同时我也意识到我必须让情绪出来,并且照见他们,因为压抑的情绪他不会凭空消失,你必须看到他,接纳他,将那股压抑的能量释放掉,以后才会越来越少的被触发到。

另外我也意识到,这大概也是孩子跟我的缘分,他们需要经历这样的关系,这样的处境,这也是他们跟我一起学习的功课。所以我并不愧疚。

让情绪自由流动。


生命中常有这样微小又真实的场景,一个小小的付款数字,让人回看自己的疏忽,一块两块仿佛无关紧要,但心里又会想要找回来,或许也是给自己的提醒:不必苛责,却也要照看当下的心念是否清明。支付的手一抖,付出多了,就如同人生里许多无意识中流失的时间和情绪,若我们能在当下意识到,就不再是损失,而是让心收回到本处的一次机会。

再小的事情,如果关系到心的起伏,便值得被看见。打开车钥匙、装电池、拍照取证,这些细节里藏着一种对秩序的渴望。心里想要事情顺着自己的节奏完成,因为心知道若有意外出现,哪怕只是孩子在旁边轻轻触碰,也可能让事情乱了,让心里生出焦躁与不快。这焦躁不是因为事件本身,而是心里那条看不见的秩序被打乱了,那条秩序支撑着人在复杂生活中保持安全感,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困住情绪的牢笼。

当孩子的手不听劝告,按捺不住好奇去摸,电路板应声掉落,那个瞬间心里的怒火冲破嗓子,化作大声的呵斥。声音响起的一刻,情绪也被看见了,看见的是那种要求一切顺从的执念,看见的是隐藏在深处多年的委屈和愤怒,那些曾在年幼时被父母要求往西走,而内心却想往东走的瞬间,那些不被允许表达真实想法的憋屈,那些在被否定时无处安放的眼泪,都在这一声呵斥中冲了出来。

人的一生,会把小时候不被允许表达的愤怒,放在成年后更安全的场景中释放出来。孩子最无防备的眼神和那一声带着恐惧的抽泣,让人猛然意识到,那其实是在面对小时候的自己,一个曾经在大人的权威中不敢吭声,只能把泪水咽下去的自己,如今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被听见的出口。而当情绪出来的那一刻,也意味着可以选择看着它,让它流过,让它自由呼吸,让它在被看见之后慢慢化解,而不是继续藏在身体里,成为日后动辄震荡心湖的暗流。

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,尤其当意识到自己对秩序的执着,对掌控的渴望,是来自恐惧失控的深层心理时,需要极大的诚实与温柔去看见自己。当想要一切按计划进行的时候,当想要孩子保持安静不乱动的时候,真正想要的是确认自己是安全的,是掌控局面的,是不会再次经历那种在父母面前被迫服从、被要求否定自己的无力感。情绪之所以猛烈,是因为情绪里藏着的那份恐惧和不甘太久没有被允许流动。

然而情绪的出现,并不是错误。情绪的到来,是提醒我们去照见那些被掩埋的部分。当愤怒出现时,它提醒我们需要停下来,照看自己内在的孩子,安抚那个曾经被忽略和被迫顺从的自己。情绪是风,若用力压制,风会变成风暴;若轻轻打开窗户,让风流进来,也许它只是吹乱一张纸,然后就会平息。

让情绪自由流动,并非意味着任由情绪肆意伤人,而是承认情绪真实存在,让它被看见,被允许,以温柔和觉知去陪伴它的出现和离去。大吼完之后,可以蹲下身子,看着孩子的眼睛,说出内心真实的感受:“刚刚我吼了你,是因为我怕东西坏了,也因为我紧张和害怕,但我不想让你害怕。”在表达中让孩子明白这份情绪不属于他,而是父母自己的情绪,让孩子知道他的被爱没有因为这一声呵斥而消失,这份安全感会让孩子在被爱的环境中学会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。

父子之间的缘分,恰恰在这些真实的生活片段中显现。孩子选择来到身边,不是为了迎合父母的计划,而是为了让父母在带领他们成长的过程中,看见自己内在的功课和课题。当孩子触碰到父母情绪的开关时,他们其实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提醒父母停下来,照见那部分尚未被和解的自己。孩子的出现,是为了帮助父母完整自己,是为了让父母重新看见自己曾被忽略和压抑的真实部分。

因此,当情绪出现时,不需要自责,不需要因为短暂的失控而责怪自己已经做错了,而是带着清醒去看见当下发生了什么,从内在到外在,都保持觉知,让自己看见、理解、释放,让情绪变成一次深度的自我对话,而非单纯的爆发与受害。这样一次次觉察和流动的过程,会让情绪的能量在身体里逐渐变轻,让心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柔软与坚定。

生命中总会有被打乱的时刻,无论是付款时多付的几块钱,还是孩子打乱了原本顺畅的节奏,那些打乱其实是让我们练习回到当下的机会,让我们看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,真正需要处理的是什么。是金钱的损失,还是心中的恐惧;是秩序被破坏,还是内在的控制欲作祟。当看见这些时,外在的事件不再只是事件,而是生命里让我们与自己的心相遇的机会。

王阳明曾说:“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。”知而不行,是未真正知;行而不知,是盲目行。看到自己的情绪,并带着清明去行动,是将心学真正落地的修行。孩子不只是需要被引导和教育的对象,更是父母修行自己的道场,让我们在日常的琐碎和情绪波动中练习知行合一,让内在的秩序从控制外物的秩序,转化为安顿内心的秩序。

当一件小事引发的情绪被照见、被允许、被流动,它就不再是阻碍,而是成全。当孩子经历这样的关系,他们也在学习如何面对真实的情绪和真实的父母,也在学会如何面对自己的情绪和挫折。他们在爱的容器中长大,也在爱的环境中学习如何爱自己和他人。

每一次大声,每一次叹息,每一次愤怒和懊悔,都是一次修行的入口。让心回到当下,看见情绪,看见自己,看见缘分,看见流动,让心在风中安稳,在雨中安定,在孩子的笑声里轻轻摇曳,在生活的繁杂中保持温暖的光芒。

如夜话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