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《修真图》不是图,它是一面“返观之镜”
2025-05-24

很多人第一次看到《修真图》,总以为它是一幅道家炼丹的“路线图”。任督二脉、三关九窍、龙虎龟蛇、三花五气……你从头数到尾,满眼都是术语、图形、玄妙的意象。有人试图用它“修炼”,有人把它当作神秘文化的符号图腾。但作为这幅图的绘制者,我可以告诉你:

《修真图》根本不是画出来“给你看”的,它是画出来“让你返观自己”的。

你无法通过解释图上的符号就得到“修真之道”,因为修真的关键,从来不在图上,而在你此刻读图的心念上——你是以一种分离式的眼光在“看”,还是以一种归元式的觉知在“体认”。

要精通《修真图》,你要放下“学知识”的思维,而换上一种“观气感意”的内在方式。它更像一面镜子,不是给你解释身体结构的,而是让你透过身体,回到那个“觉着之本”。

一、读图之前,先放下欲望:不是“想练成什么”,而是“回到什么”

你打开图的那一刻,很容易有这样的冲动:“我要打通任督二脉,我要炼精化气,我要元神出窍……”我明白,这种“求道成仙”的欲望在最初是推动你走进图的动机,但也正是这份欲望,最容易把你带偏。

《修真图》的修法,不是“加法”,而是“减法”。不是你要“得到”什么超能力,而是你要“去掉”那些干扰你与本源之间的障碍。

你得先明白:图上的每一个器官、每一条经脉、每一个象征,其实都在告诉你——你本身已经具足了完整的天命构造,但你“忘了怎么使用它”。

所以,不要着急练功。先练“沉心”。每天静坐前,对自己说一句话:“我不是要往外去突破,我只是要回到那个我本来就是的地方。”这就是修真的第一口气。

二、别急着看“图上走线”,先在自己身体里“看见这幅图”

我们先说图上最基本的结构:从“尾闾关”开始,过“夹脊关”“玉枕关”,到“泥丸宫”;从“膻中”到“中丹田”,再到“下丹田”;两侧的“肝肾”“命门”,上面的“绛宫”“祖窍”“玄关”……

你可以一个个查资料来背这些名词,但那永远是别人的身体结构。真正修真的人,他是坐在那里,一边呼吸,一边自己看见了自己体内的图像

什么意思?就是你坐在那里,不管有没有打坐经验,只要你将注意力安静地放在丹田、心间、眉心这些位置,你会慢慢感觉到某种不同的密度、温度、流动感。那不是错觉,而是你开始“觉”了。修真,从这第一份“觉”开始。

我建议你这样练:

  • 每天清晨,静坐15分钟,把注意力放在丹田(肚脐下三寸);

  • 不用想象,不用刻意,只是“在那”,像一滴水沉在井底;

  • 等你感觉那里“开始有感”,自然会知道下一步往哪儿走。

图上的路径不是要你“用意识推动气走”,而是你“守着气自然走”。不是练出来的,是等出来的。

三、最重要的是“中宫不离”:你的心神在哪里,道就在哪里

很多人以为修真就是修气,其实,气只是媒介,最关键的永远是“神”。《修真图》中最隐秘、但最核心的一个地方,就是“绛宫”——心神所居之处。

你有没有注意到,图上虽然描绘了各种气脉流转,但最终归于一个核心:神气交汇、神居中宫、神守本位

这是什么意思?打个比方,你练功、打坐、读图、修息,但心却在想微信消息、想昨晚的对话、想某个人对你的态度,那么你的“神”早已离宫,气也无以为用。你的身体像个空壳,再练,也练不出“通达”。

所以,修真最根本的一句话,不是“炼精化气”,而是:

“神不外驰,气自归根。”

你坐下来,不要想着“我在修”,而是“我在回”。就像落叶归根,不是一个目标,而是一个自然的回归。这才是《修真图》真正的起点。

四、图中龙虎、龟蛇、三花、五气,都是你心念的象征,不是妖魔玄术

修真图里有很多“动物”:龙、虎、龟、蛇,还有三花、五气、婴儿、炉鼎、鹤鹿……很多人被这些图像吓退,以为这是一种迷信、术数、或者是古代人的神话幻想。

你要知道,这些“图像”根本不是指动物本身,而是心念能量的一种象征方式

  • 龙,是升起的阳气,是你的志气;

  • 虎,是守护的意志,是你的定力;

  • 龟,是潜藏的觉知,是你的忍性;

  • 蛇,是流动的生命,是你的弹性;

  • 炉,是身体;

  • 鼎,是你的心;

  • 三花,是神、气、精升华时的觉照;

  • 五气,是五脏的神性之流。

所以,如果你还在外求这些“炼丹图形”,你永远在玄幻世界里走不出来。要“真修”,就得把所有的图都还原成当下你的感受:我的气今天是否沉?我的心是否分散?我的神是否在?

你一旦能“活用”图中的象征,它不再是静止的画,而是你每天身体与精神运作的“实况地图”。

最后的话:修真图,只为提醒你——你本来就是道,只是暂时忘了

你说要精通《修真图》,我说,你不要精通它。你要“活出它”。

这幅图从来不在纸上,它一直在你身体里;你不需要理解它所有的术语,只需要在日常每一次呼吸、一次静坐、一瞬间的觉知里,回到你心里那份自然、宁静、无为、光亮的存在感

你若真能日日守着这份心,哪怕从未“打通经脉”,也已在道中。

——《修真图》作者 留言于千年之后的你